二战之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4、5月间,德军首先“闪击”丹表、挪威,接着入侵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同时,德军绕过法国自以为非常稳固的“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5月下旬,德军直逼英吉利海峡,把40多万英、法军队追逼到敦刻尔克港附近的一块三角地带。英、法动员了大批船只,经9昼夜苦战,才把近34万士兵运过海峡,撤入英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敦刻尔克大退”。

大撤退中的敦刻尔克街景

大撤退后的敦刻尔克海滩

敦刻尔克海滩上的德军车辆

德军缴获的联军车辆

大撤退过程中的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海滩上纪念联军士兵的十字架

大撤退后敦刻尔克市中心一片废墟

大撤退后的敦刻尔克街景

被丢弃在海滩上的联军火炮

大撤退后英法联军遗弃在海滩上的火炮

敦刻尔克海滩上英法联军的船只残骸

大撤退后联军船只的残骸

英法联军撤退过程中丢弃的船只

大撤退后的敦刻尔克海滩

敦刻尔克海滩上遗弃的联军装备

德军仓促组织了“魏刚防线”

在等待被押送到俘虏营的比利时军人

英军官兵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涉水登船

英军匆忙撤退

满载英法联军官的英国驱逐舰队

英法调集各种船只接运部队撤退

英法联军官兵搭乘各种船只撤往英伦三岛

接运撤退的英军士兵

法国驱逐舰“暴风”号在执行撤退任务时遭德国飞机轰炸中弹下沉,拥挤在甲板上的英法联军官兵跳海逃生。

敦刻尔克附近被俘的英军人员

英国远征军10个师的武器装备全部丢弃,成为德军的战利品。

1940年5月,隆美尔指挥的第七装甲师向英吉利海峡方向前进。

5月26日18时57分英国海军开始执行从敦刻尔克撤退的计划。

德军占领了敦刻尔克

6月4日德军占领敦刻尔克俘虏的法军

1940年6月4日,英法军队敦刻尔克大撤退结束。由于德军不断的推进,迫使英、法等国约40万军队撤到法国敦刻尔克这一狭小地带。从1940年5月26日-6月4日,英法海军冒着德国飞机和炮火的轰击,将33万8千英法及其它盟军的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进入英国。

这是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时,一名英国皇家海军士官扶着受伤的战友走上一艘驱逐舰。

这是当时英国士兵乘船从敦刻尔克撤退时的情形

这是当时正在等待撤退的英军。
1940年5月26日~6月4日,英法联军在德军围攻下从法国敦刻尔克港撤往英国的战略退却。在1940年法国战局中,德军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切断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英、法、比、荷盟军与索姆河以南法军主力的联系。英法联军虽多次实施反突击,均因兵力不足、行动时间不一、缺乏空中支援和统一指挥而未能奏效,约40万英法联军处于三面被围之势,被迫陆续退缩到敦刻尔克地区。24日,A.希特勒出于保存装甲部队实力等原因,命令从侧后包围联军的德"A"集团军群停止前进,把围歼任务交给空军和从正面进攻的"B"集团军群,从而贻误战机。26日,英国政府下令执行代号为"发电机"的撤退计划,任命多佛尔港司令B.H.拉姆齐海军上将为撤退行动总指挥。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共派出各种舰船861艘,其中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撤退开始后,德军加强地面进攻,并从空中和海上攻击英法运输船队。英法联军顽强抗击,在英空军掩护下经九昼夜奋战,将33.8万余人(其中法军12.3万人)撤至英国。6月4日,德军占领敦刻尔克,4万余名法军被俘。此役,盟军损失惨重:英军丧失全部重装备、物资50万吨、舰船243艘,其中驱逐舰6艘被击沉、19艘受伤,但保存了实力,为尔后反攻奠定了基础。
二战之闪击波兰

战争爆发前夕,集结在德波边境待命出击的德军坦克机械化部队。

1939年9月1日拂晓,德军地面部队从三个方面向波兰发动全线进攻。侵入波兰国土的第一辆军车上带有德国的“双头鹰”标志。

在德波边界,德军步兵折断界杆,宣布“边界已经不复存在”。

战争开始第一天,德军以大量航空兵和坦克部队实施猛烈突击。

德军出动大量飞机对波重要军事目标实施轰炸

在空军的支援下,德军步兵迅速突破波军防线,越过边界。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兴奋地向国会宣布:德军攻入波兰,德国进入战争状态。

由于进入战争状态,柏林市当局到处张贴标志,指示防空洞的位置。

德军入侵波兰,采取轰炸机与装甲部队一体化战术,大批飞机连续轰炸后,步兵乘势以坦克为先导,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波军防线,向波兰腹地推进。

德国的坦克突击集群在海因兹.古德里安将军的指挥下迅速推进。

德国第3装甲师攻入但泽城

波兰军人纷纷告别亲人,奔赴抗击侵略者的战场。

开赴前线的波兰步兵

迅速展开机动的波兰骑兵部队

德国法西斯军队所到之处,烽烟四起。

法西斯的铁蹄踏过波兰军人的血肉之驱,向着华沙推进。

训练有素的德军舟桥部队保障机械化部队快速渡河

对应着德国强大的装甲突击集群和最新的“闪电战”作战理论,波兰军队装备落后,思想保守,还停留在骑兵定胜负的时代,居然高举长矛和刀剑向坦克冲锋,结果蒙受重大损失。

在德国法西斯的装甲铁蹄下,波兰军队的抵抗很快被瓦解。

在华沙郊外的一节车厢里,波兰军官(右)宣布投降,将华沙交给德军。

德军占领华沙后,大肆奴役、屠杀波兰人民,这些手无寸铁的波兰人在党卫军的威逼下举手列队,等待“最后解决”。

被德国占领军关进“隔离区”的波兰犹太人,等待他们的命运是悲惨的。

面对着德国的侵略,波兰的盟友们却没有履行他们曾经给波兰政府的承诺。1939年12月,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左三)视察驻扎在法国东部的英国远征军阵地,他登上木梯,看到了死气沉沉的防线。

西线的马其诺防线,法国士兵悠闲的站岗。德国曾经最担心的英、法军队从西线出击的事态并没有出现。正是这种绥靖政策,使德国从容的占领了波兰。
二战传说之浴血瓜岛
描述:陆战队的榴弹炮向日军据点开火,炮兵在瓜岛地面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图片:

描述:大约200名狂热的日军被击毙在河边。
图片:

描述:1942年9月,观察瓜岛日军阵地的尼米兹。
图片:

描述:两个陆战队员用缴获的日军高射机枪打击日军战机。
图片:

描述:在“突击手”高地被击毙的日军士兵。
图片:

描述:美军在“血岭”构筑工事抵御日军的疯狂反扑。
图片:

描述:第2突击营在土著民的带领下推进。
图片:

描述:陆11师的M1918式155mm榴弹炮 为兄弟部队提供火力掩护。
图片:

描述:陆战队伤员被转送到后方医院
图片:

描述:陆战队员在瓜岛的密林中一路披荆斩棘,还要提防日军的冷枪暗炮
图片:

描述:一场大战后,美军正在打扫“血岭”战场。
图片:

描述:一名美军正在检查一门缴获的日军70mm榴弹炮。
图片:

描述:1942年8月到10月间,陆战队员向瓜岛内陆推进消灭日军残敌,这是他们在瓜岛林地里休息的情景,可以看到他们大多数人用的还是老式的M1903步枪。
图片:

描述:1942年10月19日,一队陆战队伞兵正在瓜岛海滩集结,背景是一艘LST登陆舰和一堆从登陆舰卸下的给养,美军经常把陆战队伞兵团当”尖刀“用,他们所穿的迷彩服被美军自己称为”丛林服。
图片:

描述:1942年9月30日,尼米兹视察瓜岛时为第2突击营的24位有功人员授勋。
图片:

描述:刚就任南太平洋战区指挥官的哈尔西视察瓜岛。
图片:

描述:瓜岛炎热湿闷的气候和长途跋涉让陆战队员们疲劳不堪,但他们仍然肩并肩不后退。
图片:

描述:陆战队员展示缴获的日本军旗。
图片:

描述:陆战队员找到一个以前日军的营地,小心翼翼的进行搜索。
图片:

描述:美军在“亨德森”机场以西4英里处的一个防空壕。
图片:

描述:疟疾对美军的打击并不亚于日军的飞机大炮,这是1942年10月,野战医院里收治的疟疾患者。
图片:

描述:疲惫的陆战队员。
图片:

描述:铁纳鲁战役中,两个M-3”斯图亚特 轻型坦克的驾驶员在坦克旁警戒。
图片:

描述:陆战队员展示缴获的日本军旗。
图片:

描述:1942年11月5日,被羁押的日军战俘。
图片:

描述:指挥瓜岛作战的范德格里夫特少将和他的部下在雨林中的合影。
图片:

描述:1943年2月8日,陆战队开始搭乘登陆艇撤出瓜岛投身其他战场。
图片:

描述:瓜岛土著民为阵亡将士祈祷。
图片:

描述:陆军接手阵地后,陆战队员们返回营地。
图片:

描述:战斗间歇,一名机枪手坐在散兵坑的边上休息,手边时刻不离的自卫武器是“汤姆生”冲锋枪。
图片:

描述: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指挥官们。
图片:

描述:英属所罗门群岛自卫军上尉和他的六名土著人侦察兵,他们都装备英制的SMLE-1 型步枪。
图片:

描述:一支驻防瓜岛的日军部队的军旗。
图片:

描述:日军第81守备连的重机枪组
图片:

描述:使用掷弹筒的日军士兵。
图片:

描述:一队美军士兵正在学习使用反坦克炮。
图片:

描述:为瓜岛登陆准备的坦克和两栖装甲车
图片:

描述:陆战队员在“亨德森”机场旁构筑工事。
图片:

描述:1942年8月7-8日,陆战队登陆瓜岛和抢占日军机场的示意图
图片:

描述:美军陆战队员搭乘两栖装甲车离舰向瓜岛海滩冲击。
图片:

描述:1942年8月7日,美海军陆战队员争先恐后登上瓜岛海滩。
图片:

描述:1942年8月7日,美海军陆战队员在瓜岛海滩Lunga Point登陆点登陆。
图片:

描述:陆战队员从登陆艇登上海滩后径直向海边的椰树林奔去,寻找掩护,防范守岛日军的反扑。
图片:

描述:陆战队在奥拉海湾(Aola Bay)登陆。
图片:

描述:当登陆部队肃清滩头的日军后,各种作战物资陆续运上一小片滩头。
图片:

描述:俯瞰“亨德森”机场。
图片:

描述:陆战队员在掩体中警戒
图片:

描述:美军的两栖装甲车正往瓜岛运送给养。
图片:

描述:美军营地。
图片:

描述:临时搭建的电台。
图片:

描述:为了防止日军夜间偷袭,陆战队员们在营地周围架起竹篱笆。
图片:

描述:一个7.62毫米M1917水冷机枪组。
图片:

描述:陆战队工兵抢修一座木桥。
图片:

描述:陆战队的12.7毫米“加格林”高射机枪对空警戒。
图片:

描述:陆战队高炮阵地。
图片:

描述:陆战队的155mm榴弹炮向日军据点猛烈开火。
图片:

描述:被沙包掩体围住的陆战队75mm榴弹炮。
图片:

描述:救助伤员。
图片:

描述:罗斯福总统授予在所罗门群岛指挥的将领荣誉勋章。
图片:

瓜岛惨败使山本大将不再冒险将主力舰投入瓜岛战役,停止了增援瓜岛,岛上日军的生存变得越来越困难。1943年1月4日,日军大本营不得不下达了从瓜岛撤退的"K号作战"命令。为此,日本花了数周时间,计划、准备并以联合舰队的运动转移美军的注意力。直到2月1日,日20艘驱逐舰经过3个夜晚的快速撤运将日军1.2万名饿得半死的幸存者撤出了瓜岛。等到瓜岛上的美军增加到5万人,并于2月初完成对日军阵地的钳形攻势时,美国人才发现他们的猎物已从手缝中溜掉了。历时半年的瓜岛争夺战就此结束,这是日本陆海军协同作战的第一次大败北,也是盟军在南太平洋诸岛登陆作战的首次告捷。从此盟军在南太平洋上也掌握了战略主动权。不过山本五十六并未看到他的联合舰队的彻底失败,4月13日他因其座机遭美军伏击而身亡。
瓜岛争夺战是太平洋战争中一场空前残酷而激烈的大搏杀。这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争夺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战役之一。此役美日海军各损失航空母舰2艘,参战的6万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官兵有1600人阵亡,4200人受伤。岛上的3.6万日军,阵亡及失踪1.4万人,病死9000人,被俘1000人。当然,这些数字不包括双方在支援瓜岛作战中损失惨重的海军和空军伤亡人数。
二战之血与火的斯大林格勒














































二战传说之登陆冲绳
冲绳战役地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美军为夺取日本冲绳岛于进行的登陆战役,战役代号为“冰山”。战役目的是夺取通往日本的跳板,为以后进攻日本本土创造有利条件。
冲绳岛为琉球群岛第一大岛,位于日本本土和中国台湾之间,北距九州约340海里,南北长105公里,宽3—31公里,面积约1176平方公里;北部多山,地势险峻;南部多丘陵和天然洞窟。该岛及其附近的伊江岛和庆良间列岛有机场5个,港湾10余处,是日本本土的南部屏障。
美军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尼米兹海军上将和巴克纳陆军中将。

1945年春美军占领硫黄岛后,为掌握琉球群岛附近海域的制海制空权,建立进攻日本本土的基地,决定攻占冲绳岛。日军统帅部认为,守住冲绳岛非常重要,决心集中使用海空力量,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于冲绳岛附近海域,同时以陆军部队坚守冲绳岛,为本土决战争取时间。
守岛日军军官的合影

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的三年里,冲绳岛驻军不到600人。随着美军的推进,1944年4月1日,日军大本营调来了第32军团(司令为牛岛满陆军中将)。到年底又从32军驻岛部队抽走第9师团前往台湾,32军剩了2个师团和1个混成旅团,即:从满洲开来的第24师团,有1.4万人,曾在中国作战的第44独立混成旅团,5000人。这些主力部队共3.1万人。牛岛中将还有1个坦克联队,有14辆中型坦克和13辆轻型坦克。炮兵有24门320毫米发射675磅炮弹的大炮,及150毫米榴弹炮,81.75毫米炮等。牛岛还有2个船舶工兵联队,各种勤务部队及积极要求参战的民间防卫队。为了集中兵力,临时又将1.5万多人的海军部队改组为步兵部队。还有一些冲绳人和高中生参战当后勤人员,其中750人准备打游击。这样守军人数共达10万人。由日本联合舰队第2舰队(司令为伊藤整一海军中将,辖战列舰、巡洋舰各1艘,驱逐舰8艘)和潜艇 部队,以及驻九州、台湾的航空部队(2000多架飞机,其中约800架飞机处于战备状态。阻挡美军入侵的主要任务由神风特攻队担任)担负抗登陆支援与掩护任务。冲绳岛及其邻近岛屿配有一个鱼雷艇中队,若干人操鱼雷和近700艘由敢死队员驾驶的自杀艇。
日本海军部队在冲绳的指挥所

防御重点在该岛南部,以首里为核心筑有牧港、首里两道防线,在南端八重岳、与座岳地域构筑有第三道防线,每道防线都依托丘陵地组成多层坚固防御阵地,纵深为7—8公里。
一架自杀飞机险些撞上“密苏里”号战列舰

美军参加冲绳岛战役的兵力有:由海军陆战队第3军和步兵第24军组成的第10集团军(司令为巴克纳陆军中将,包括加强部队和预备队共45.2万人),按特混编组包括远征军(两栖部队,司令为特纳海军中将)在内的第5舰队(司令为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第58航空母舰 编队(司令为M.米切尔海军中将),英国第57航空母舰编队(司令为H.罗林斯海军中将),两个海上后勤支援编队。共投入战斗舰艇、登陆船只、运输船只、辅助船只1500多艘,其中包括59艘攻击航空母舰和护航航空母舰(共1727架飞机),22艘战列舰,36艘巡洋舰,140多艘驱逐舰和护卫舰。参加这次战役的还有战略空军(第20和21轰炸航空兵司令部,约700架飞机),后来又有战术空军和展开在日本各海军基地附近的潜艇。担任登陆任务的第10集团军,辖7个师18.3万人,其中第27、第77、第81步兵师为预备队。
遭到自杀飞机撞击的“邦克山”号航母

战役计划规定,首先压制九州,福摩萨等岛上的日本航空兵,摧毁冲绳岛的防御配系,占领冲绳附近的庆良间列岛。主力预计在渡具知地域9公里正面(冲绳岛西南部)登陆,任务是夺取登陆场和两个日军机场。然后,向岛的东部、北部和南部三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 3月18—31日,美国海军和航空兵采取预先行动。第58航空母舰编队,第20和第21轰炸航空兵司令部对九州、四国、台湾和冲绳等岛的机场实施了突击,夺取庆良间列岛(3月26—29日)。 23日起,舰载机和舰炮对庆良间列岛和冲绳岛实施预先火力准备,摧毁岛上部分机场和暴露的防御设施,消灭日军近海攻击艇队。26日,第77步兵师在庆良间列岛登陆,取得舰船停泊场和后勤补给基地。
美军火力支援船发射火箭弹压制滩头

4月1日晨,开始对冲绳岛实施强大的直接舰炮和航空火力准备。第3陆战军(第1、第6陆战师)和第24军(第7、第96步兵师)在羽具岐南北9公里地段登陆。登陆中几乎未遭日军抵抗。日终前,已有6万人、大批坦克和火炮上陆。登陆部队占领一个正面宽14公里、纵深5公里、包括两个机场在内的登陆场。同时,美第2陆战师在冲绳岛东南港川海面佯动。
美军登陆冲绳海滩

4日,美军占领冲绳岛中部地区,将该岛拦腰切断,并开始向北部和南部主阵地发展进攻。至此,登陆任务已告完成。由于自杀艇几乎全部被美国航空兵消灭,或在庆良间列岛被美军俘获,日本舰队对美军登陆已无力进行抵抗。派到冲绳的6艘日本潜艇毫无战果,都被击沉。由“大和”号战列舰、1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组成的一支舰艇队企图前往登陆地域对登陆兵力实施突击,结果也遭到失败,除4艘驱逐舰外,其余舰只均被击沉。但日本航空兵也使美国舰队遭到巨大损失。
美军在滩头开辟的登陆场

4月6日前,日军统帅部在九州和福摩萨岛集中了699架飞机,其中355架为神风特攻队飞机。4—6月,神风特攻队飞机共出动1900架次,其中对美国舰船的大规模攻击共10次。日军航空兵在整个冲绳岛战役中总共出动5500多架次飞机。 4月6日—6月22日,日本陆、海军航空兵对美军舰船进行10次大规模攻击,虽取得一定战果,但对整个战局未产生重大影响。美第3陆战军向冲绳北部顺利推进,至4月21日占领该岛北半部和伊江岛。第24军向南进攻,遭日军顽强抵抗,进展缓慢,24日突破牧港防线。尔后,美军调整部署,第1陆战师、第77步兵师投入南线作战。
陆战队的士兵在山头查看对日军防线进攻前的火力准备

5月4日,日军发动总反击失利,被迫收缩阵地,美军才于5月14日楔入主要防御地带。5月底,日军主要支撑阵地——那霸、首里、与那原均被攻克。6月4日,美第6陆战师由牧港海岸向日军后方的小禄半岛登陆。此后,美军的进攻速度加快。17日,第2陆战师第8团在喜屋武登陆。18日,第10集团军司令巴克纳中将阵亡,第3陆战军司令盖格少将接替其职务。
陆战队士兵搜索日军残敌

6月21日,日军停止有组织的抵抗。22日,美军突破日军南部防线。次日凌晨,日军第32集团军司令牛岛满及其参谋长剖腹自杀,战役结束。
公路旁的隐蔽处的日军火力点

步坦协同进攻

美军的中型坦克在向前推进

正在渡河的美军士兵

喷火坦克掩护步兵的进攻

几位逃离战区的老人

向美军投降的冲绳平民

美军士兵呈战斗队型行进在城镇的街道上

被美军俘虏的日军士兵

美军士兵相互展示自己的战利品

冲绳岛上升起美国国旗

阵亡的美军被安葬在这个墓地

二战之法国的溃败
描述:经过一番英勇作战后阵亡的两名法国士兵,其中一名是炮兵。
图片:

描述:被俘的法军士兵
图片:

描述:占领法国后的德军,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这是一场轻松而令人愉快的“黄油”战争。
图片:

描述:在巴黎近郊进行巷战的德军士兵,右侧的一位在靴子里插有一枚手榴弹。
图片:

描述:德军正在查看缴获的法军装甲车
图片:

描述:被德军缴获的法军反坦克炮,轻机枪以及弹药等装备。
图片:

描述:这张还有大量被缴获的法军重机枪和步枪
图片:

描述:德军和缴获的法军雷诺坦克
图片:

描述:战损遗弃的法国雷诺坦克
图片:

描述:两名在法国阵亡的英军的墓碑
图片:

描述:德军和遗弃的法军重炮炮弹,背后是占领的法国城镇。
图片:

描述:一场激战后,阵亡的法军士兵。
图片:

描述:德军坦克占领法国城市
图片:

描述:入侵法国的德军三号坦克
图片:

描述:占领法国的德军三号坦克
图片:

描述:两名德军军官在战斗结束后,检查法军战壕。
图片:

描述:法军原来的战壕
图片:

描述:一名德军士兵和缴获的法军超轻型装甲车
图片:

描述:一名德军士兵身着缴获的法军军装
图片:

描述:德军装扮成法军,做出投降姿势。
图片:

描述:一座被摧毁的法军的碉堡
图片:

描述:德军关押法军战俘的地方
图片:

描述:被俘的法军士兵,有一些是黑人士兵。
图片:

描述:德军车辆行驶在被占领的法国城镇
图片:

描述:一批被俘的法军官兵
图片:

描述:一场战斗后牺牲的法军士兵
图片:

描述:被俘的法国殖民地军队的士兵
图片:

描述:在卡瑟尔被俘的英军
图片:

描述:投降的法国警察和法军战俘
图片:

描述:被德军攻占后的一个法国小镇正在冒着滚滚浓烟
图片:

描述:损毁的法军飞机
图片:

描述:又一个激战过后,冒着浓烟的法国城镇。
图片:

描述:投降的法军官兵
图片:

二战之诺曼底登陆
日前一法国网民发现法国一地方性杂志于1944年6月11日至8月29日之间刊登的多张图片并发上互联网。图片张张清晰真实,是研究历史的极好资料,极有保存价值。

德军中的亚裔士兵

一些图片比如这张以前在一些刊物上出现过,但都不如这批照片清晰。这批图片还包括大量的彩色图片,随后发来。


阵亡的德军伞兵

火箭发射车,在所有参战国的火箭弹中的准确性最高。
纸片上写的“小心陷阱”。

虎

前面加上沙袋也不是“虎”的对手。

交通枢纽凯恩,蒙哥马利用了将近两个月时间才啃下来。如果不是巴顿的眼镜蛇行动,德军还未必会放弃凯恩。

当了俘虏还能保持良好的军风军纪,世界上恐怕没有几个国家的军队能作到。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反坦克战车,但机动性太差。

击毁的“豹”和“虎II”。

受伤的盟军士兵

娃娃兵,享用盟军配额。

有点拍电影的感觉


艾森豪威尔“想”:妈 的!比我们的坦克强!

M10反坦克炮

盟军入城式上的法国百姓

感觉象进入巴格达的情形?

“地狱”

德军中的亚裔士兵

战争就是地狱。图为市民清理腐烂的牲口,可想像当时城里的气味如何了。

只要还有可爱的女护士,地狱下一次也不错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还是幸运的。

灾难最为深重的仍然是平民

“回家吧!”

拿出窖藏多年的真正诺曼底葡萄酒招待盟军,尽管诺曼底的葡萄不怎么有名。

诺曼底战役还未结束,法国百姓已经开始到登陆战斗最激烈的奥马哈滩头祭奠为自由献身的盟军将士。

战斗仍在进行,盟军还没有时间收敛阵亡的将士。法国市民自动上街纪念。

他在想啥呢?

大红一师的宪兵

为当地的宗教活动警戒

战役中俘虏的德军中将奥托. 爱尔菲尔德。仍然不失传统普鲁士军人的派头。

这张图比较罕见。美国海军陆战队绝大多数在太平洋战场,在欧洲几乎没有成连建制参战。

在诺曼底战役中,“虎 II”就已经参战。

狙击手应该瞄那个秃头的,最少是个营指挥官。

这只是个一大战役的冰山一角

美国海岸警卫队也参加了战役

有人说是日本兵,有人说是韩国兵
注:照片中的亚裔士兵是朝鲜人,最初是韩籍日本兵,1938年在苏日诺门坎战役中被苏军俘虏,加入苏军,后又在苏联被德军俘虏,又投靠德军,真是三姓家奴(还不止)啊!

战争是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过程

“谢谢你美国人”。个人认为法国文化中最具有忘恩负义的特征。两次世界大战,你美国兄弟两次救了你的屁股。现在却公然反对美国的反恐...

被德国人俘虏的法国军队.....

找个纳粹情人....

再来一个....

以上均为法国诺曼底地区的杰出女性,不过这个也太恶心了。

被当地人打死的德军士兵,向盟军报功。

德军战俘

战役进行中....

奥马哈滩头首先登陆的别动队员。

奥马哈滩头由坦克改装的堡垒

奥马哈登陆成功后





海军第六抢滩营“绿狐狸区”,注意脖子上的大口子。

一师

看见他就想起了两个月攻不下的凯恩和“花园行动”。

登陆成功后的奥马哈登陆场

二战之战场幽灵----狙击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