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shiyuyu 2008-3-27 20:05
中国海军应借鉴俄海军经验 重点发展撒手锏
中国网3月26日报道 俄罗斯海军在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有过辉煌,也几经衰落。这其中有主观因素,也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客观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回顾俄罗斯海军的发展进程,分析其得失对我国海军的建设与发展会有所启示。
一、强烈的海洋意识是俄罗斯海军从内陆走向近海的内在因素
20世纪之前俄国海军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俄罗斯帝国极力向外扩张、千方百计寻求出海口的历史。它的历史通常是从彼得大帝时代开始算起。彼得一世虽然占有广阔的陆上疆域,但他强烈地意识到,不控制海洋,就不可能走向世界,于是积极地夺取出海口。彼得一世深知,要夺取出海口,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是不行的。他认为:“只有陆军的君主是只有一只手的人,而同时也有海军才是双手俱全的人。”在这位君主统治下,俄国建立了其历史上第一支正规海军——波罗的海舰队。经过长达21年之久的“北方战争”,俄罗斯最终夺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取代了瑞典成为波罗的海的霸主,从一个内陆国家一跃变成了一个濒海大国。沙俄实现了海外扩张计划的第一步。
俄国虽然打开了通向西方的波罗的海的通道,但这远远不能满足沙俄向外扩张的野心,因为波罗的海东岸各港口,纬度太高,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处于冰封状态而不能通航。而且当时世界海上第一强国——英国的舰队纵横驰骋在波罗的海内外,使沙俄海军很难向外跨出一步。这些使得沙皇感到不满和恼火,于是他极力想开辟一条通向地中海的出路。但随着彼得一世的去世,俄罗斯上层统治集团失去了对海洋的兴趣,1741~1743年的俄瑞战争已明显暴露出俄国统治集团不重视海洋、忽视海军建设和发展的问题。此战以后,沙俄海军的衰败日益加剧,俄国也逐渐丧失了海上大国的地位。
新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上台后,继承了彼得一世衣钵,积极推行扩张主义,特别是海上的扩张。她的“名言”是:“假如我能活到200岁,欧洲全部就会落到俄罗斯统治之下。”叶卡特琳娜二世统治时期是俄国海上扩张的重要阶段,是俄国海军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此期间,俄国重建了黑海舰队,打了两次俄土战争。在杰出的海军将领乌沙科夫的指挥下,沙俄海军在黑海牢牢地控制了第二个出海口,俄罗斯海军迎来了又一次鼎盛时期。
二、对潜艇和海军航空兵的重点建设是俄罗斯海军从近海跨向远洋的直接动力
苏联海军是在旧沙俄海军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海军主要是支援陆上作战,成为“陆军的一只加长了的手臂”。但随着战后苏联内外政策的不断调整,苏联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军事技术水平的提高,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短短30年中,苏联海军便从一支近海防御力量,迅速发展为一支可以与美国海军相抗衡的远洋进攻力量,并对世界海上战略形势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苏联海军重点突出了对其“拳头”兵力——潜艇兵力的建设。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苏联的国力,恢复国民经济成为苏联的首要任务,苏联海军相应地实行近海防御战略,其作战任务是在方面军范围内,协同陆军防守国土。依据近海防御战略,在战后的十年,苏联海军主要建设近海海区作战的水面舰艇、水雷部队、沿岸活动的潜艇和岸基航空兵。尽管如此,苏联海军在当时的世界海军强国之中仍算是一支实力比较雄厚的海军,但是与头号海军强国——美国相比,苏联海军无论从哪方面看都远不是美国的对手。
苏联海军将领们并不满足于此。在戈尔什科夫担任海军总司令的30年(1956~1985年)间,苏联海军针对美国强大的以航母舰队为核心的海上兵力,积极探索突破美国海上垄断地位的海军兵力与武器系统建设思路。当他们认识到潜艇特别是核潜艇能对航母编队构成最有效、最直接的威胁时,苏联海军便着手大规模建设潜艇兵力,并将当时最先进的潜艇技术和潜射武器都集中使用到了潜艇上。苏联海军高层认为,潜艇建造周期比大型水面舰船要短,能在最短时间内增强海军的突击威力,可以花费较少的资金在广阔海洋上给敌造成严重威胁,可以与美国保持核打击力量的均衡。同时,苏联海军还非常注重发展海军航空兵力量,因为“海军航空兵的战斗能力是现代海军突击威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很快,苏联的海军就由一支近海防御力量迅速发展成为一支以弹道导弹核潜艇为核心的远洋进攻型力量,海军的地位和作用空前提高,成为苏联战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遏制了美国海军的霸主势头。可以说,苏联海军能在短短的30年时间内,将一支只具备近海防御能力的海军发展建设成为一支远洋进攻型海军,除了其它政治、经济原因外,最重要的是苏联海军当时选准了海军“拳头兵力”,利用最便捷的建设方式达成了最现实的战略目的——充当海上新一代霸主。
三、经济实力与兵力规模的严重失衡是俄罗斯海军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苏联军事实力处于鼎盛时期时,总兵力超过了300多万,海军4个舰队、2个分舰队和1个区舰队拥有总兵力约50万人,舰艇总数2100余艘,总排水量470万吨,作战飞机2200余架。就军事实力而言,与美国海军已经不相上下,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海上超级大国。要支撑这样庞大的一支海上军事力量,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然而,当时苏联的经济实力却是虚浮得让人难以想象。表面上看,苏联当时号称世界上的“两极”之一,军事力量的规模与另一超级大国美国不相上下。但苏联198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种严重失衡的后果立马就显现了出来:军费严重不足,军事装备年久失修,正常训练难以维持,正常生活无法保障,军人地位下降,士气低落,事故不断,战斗力急剧下降。海军的情况更加糟糕,航母编队已经停止了正常的远洋训练,潜艇部队除少量的核潜艇在远海偶尔出现外,其它的潜艇因经费原因基本上停泊在港口内或在近海游弋,在海上已无法与美海军抗衡。
与俄罗斯一样,中国既是一个大陆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大国。从地缘政治上看,中国与俄罗斯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国海军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其中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照搬过前苏联的经验。
所以,深入研究俄罗斯海军的发展历程,探索俄罗斯海军兴衰的内在原因,对我海军现在与未来的建设和发展都有许多启示——955型“北风之神”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模型,隆起的龟背将影响静音性能。
启示一:全国上下必须树立强烈的海洋意识,把海军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新世纪,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向海洋要资源、要空间,将是中华民族未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出路。此外,我国的海上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继续遭到侵犯。当前,我国海域被瓜分、岛屿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状况严重。我国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有相当一部分与周边海上邻国存有争议,一些国家在我传统的海疆内大肆开采石油,在岛屿归属问题上,我国与有关国家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增强全民族的海洋观念,大力发展海洋事业。
为了有效地维护我国的海洋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我们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海军不仅是战争运用的工具,而且在和平时期它“可以用来显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有利于扩大国家的国际影响,支持和提升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海军的建设,不断增强海军的作战能力,以有效地维护国家的海洋主权和海洋利益。
启示二:在协调发展海军兵力的同时,要重点搞好“杀手锏”装备的建设
目前,与我国海洋大国的地位相比,我海军的实力还不足以有效地维护我国的海洋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受国家经济实力的制约,目前国家还不可能大量投入经费建设一支强大的、均衡发展的海军。但是,国家对海军提出的战略使命任务,又需要海军在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海洋方向上的利益发挥重大作用。因此,借鉴俄罗斯海军在20世纪中后期崛起的经验,我们必须有重点、相配套地协调发展海军兵力。
21世纪是信息世纪。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特别是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海上局部战争,维护国家主权和祖国统一,我们必须以海军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重点加强潜艇兵力和远程海军航空兵兵力等“杀手锏”装备的建设,争取以较短的周期、较少的投入建设起海军的威慑力量和攻击力量。
启示三:应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有计划均衡地建设海军
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强大的海军,而海军建设更是离不开国家综合国力的支撑。海军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依据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有计划地逐步进行。俄罗斯海军在20世纪末期衰落的沉痛教训,为我们的军事力量包括海军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反面教材。海军是一个知识、技术高度密集的军种,建设周期长、投入大。由于我国正在抓紧有利的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海军建设的投入。因此要提高海军的整体质量,必须以国家经济提供的可能条件为基本依据,走压缩规模、注重质量、重点突破、均衡考虑、协调发展的精兵之路。必须把有限的经费使用在刀刃上,切忌不切实际地盲目攀比。要结合我海军肩负的战略任务建设海军各兵力,真正把海军建设成为一支精干实用、具有相当的战略威慑能力和综合作战能力的海军。
chinhooi07 2008-3-27 20:32
现在强大的中国也绝不会允许自己领土的任何一部分从祖国分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