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免费注册无需恶意攻击,有时间做点别的有何不好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拉拢缅甸 遏制中国,印度大力投资缅甸港口公路

yishuxiyang 2008-1-14 17:50

拉拢缅甸 遏制中国,印度大力投资缅甸港口公路

:teeth 清迈——缅甸因人权状况恶化而遭到美国与欧盟进一步制裁,但与此同时,印度却漠视西方社会的强烈批评,坚持与缅甸打得火热。最近,印度宣布将投入1.2亿美元的资金,予缅甸西部的实兑(Sittwe)港重建项目,还将修建与缅相连的公路及水路设施,从而打通缅甸若开邦(Arakan State)与印度西北的米佐拉姆邦(Mizoram)之间的联系。

     在此之前,印度还投资了2,700万美元,以改善米佐拉姆邦与缅甸实皆省(Sagaing)葛里瓦市(Kalewa)之间160公里长的公路交通。

     经过6年多的反复考虑,实兑港项目有望在缅甸高级代表团今年4月访问印度时最终敲定,并有望在三年内完工。

     透过这一协议,人们可以看出印度自相矛盾的缅甸政策。缅甸军政府去年9月镇压和平示威时,印度曾温和地表示,支持邻国的政治变革与民族和解,并在12月非正式地中止了与缅甸之间的军火交易。但与此同时,印度的国有企业却继续与缅甸军政府签署合作协议,表示不赞同西方的制裁主张,还呼吁应通过对话与谈判来解决问题。

     去年10月,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提出谴责缅甸军政府残酷镇压示威活动、呼吁释放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姬的议案时,印度还投了赞成票。新德里随后却表示,声明最后的内容与两国富有建设性的关系不符,故对其持保留态度。

     印度的“努力”,很快就得到了回报。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萨尔纳(Navtej Sarna)说,印度总理辛格1月2日接待来访的缅甸外长吴年温时,已向对方表示“应尽快使政治改革与民族和解带上正轨”,并提出“这一进程应将社会各阶层、各民族包括在内,当然也包括昂山素姬”。此外,辛格还强调希望进一步巩固亲密无间的双边关系。

     印度的做法招致了国内外的广泛指责。吴年温访问新德里时,得到了当地抗议示威的“迎接”;这从侧面也反映了昂山素姬与她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的在印度得到支持不容小觑。印度国大党、共产党和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等政党,均要求政府调整对缅政策;众多民间社团,特别是代表与缅甸接壤的印度东北部少数民族团体,也纷纷响应。

     有报道说,印度12月底悄悄喊停了与缅甸之间的军火贸易。虽然这一举动并未得到官方证实,《华盛顿邮报》引述外交渠道的消息说,“新德里已私下向美国高官承认这一说法”。如若属实的话,这无疑标志着印度对缅甸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

     印度目前是缅甸的两大军火供货商之一,另一为中国。印度去年与缅甸达成了多起军火交易,但因可能违反了欧盟对缅甸的武器禁运制裁,而遭到了欧盟的强烈谴责。去年8月,印度向缅甸出售了两架从英国买回的“防御者”海上巡逻机,尽管遭到伦敦方面的反对。

     去年7月,国际特赦等欧盟非政府组织发表谴责印度的报告,称新德里还可能在向缅甸出售“先进轻型直升机”。由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生产的这款直升机,可配备火箭弹、机枪;人权机构担心,它们将被用来对付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或未来的街头抗议者。更重要的是,报告指出,该直升机由多达六个欧洲国家生产的装备组合而成,因此违反了欧盟对缅甸的武器禁运政策。

     2006年11月,印度防长杜特(Shekhar Dutt)与缅甸副大将、第二号人物貌埃(Maung Aye)会面时,同意向该国提供“先进轻型直升机”、退役的T55主战坦克、口径105毫米的大炮、装甲运输车、弹药,并帮助其完成俄罗斯、中国战机上航空电子设备的升级。(虽然不清楚这些武器是否已抵达缅甸,有报道称交易将在2008年实施。)在这次会面中,印度还承诺,为缅甸军队提供打击反政府武装活动方面的培训。

     去年缅甸军政府镇压国内示威浪潮后,多个人权组织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对缅甸军政府实行武器禁运制裁。虽然这一呼吁得到了美国国内的广泛支持,但要说服长期替缅甸辩护的中国与俄罗斯,绝非易事。印度悄悄暂停军火交易,不但可避免受到全面武器禁运的波及,又可以在各国争吵完毕后恢复。事实上,印度多年来一直向缅甸出口武器,在去年缅甸镇压示威之前,丝毫未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或批评。

     关注印度向缅甸出售军火的报道认为,这与双方连手在边境地区行动、打击缅境内反政府武装的行动有关。缅甸的实皆省与钦邦(Chin State)两地的反政府组织规模都不大,但由于军方士气低落,行动又缺乏连贯性,导致“钉子”迟迟未能拔除。

     除了军事上的鼎力支持,印度也从未调整过对缅甸的经济政策。批评者说,来自新德里的资金,不但令陷入内忧外困局面的缅甸军政府得以维持,更给予它购买武器的实力。例如,在吴年温此次访问中,双方就谈及了贸易及油气合作等方面的内容。双边贸易额目前约为10亿美元,而印度在缅甸的石油、天然、农业、渔业、珍珠养殖、基础建设、矿产、旅游等领域都有投资。

     与早期相比,印度对缅政策确实出现了巨大转变。当缅甸1988年爆发全国性抗议活动和1990年举行全国大选时,印度非常支持它的民主运动发展;当在大选中惨败的军方势力宣布选举结果无效时,印度更是第一个站出来进行谴责的国家。1995年,印度甚至向昂山素姬颁发了“尼赫鲁促进国际了解奖”;随后的几届印度政府,也收容了不少缅甸难民与政治人士。

     90年代中期,印度开始抛弃之前对缅甸的政策,转而将重点放在了扩大双边商贸与军事交流方面。新德里至今已向缅甸发放了超过1亿美元的贷款,其中便包括前面提到的造价2,700万美元的公路项目。

     印度已是缅甸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仅次于泰国。印度总统、部长及军队高官近几年均走访过缅甸;缅甸最高权力机构“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SPDC)主席、大将丹瑞2004年访问印度;而印度前总统卡拉姆(Abdul Kalam,2002-2007)2006年访问缅甸时,也丝毫未提及对方政局与昂山素姬被关押等敏感问题。

     拉拢缅甸,是印度“向东看”战略的关键一步。根据该政策,所有邻国均是印度进军东南亚市场的最佳跳板。缅甸是“孟印缅斯泰经济合作组织”(BIMSTEC)的成员,不但在这一地区能源和旅游等发展项目扮演重要角色,还有望推动印度东北部的经济发展。

     事实上,印度的真正用意,还在于遏制中国不断扩大的地区影响力。中国与印度存在边境争议;两国边境线1962年还曾燃起战火。北京打算利用缅甸来发展偏远的西南地区(如云南省),并希望加强与缅甸在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方面的合作,从而满足其随经济增长而快速膨胀的能源需求。

      去年9月,正值缅甸的示威活动达到最高峰时,印度石油部长迪欧拉(Murli Deora)代表印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与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及缅甸石油与天然气公司(MOGE)签署了总值达1.5亿美元的天然气勘探开采协议。根据该协议,印度企业获得了在缅甸三个深水区块的天然气勘探开采权。

     对缅甸而言,它也愿意在中印两个大国之间左右逢源,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缅甸去年8月宣布,将若开邦近海油田“瑞”(Shwe)的天然气卖给中石油(PetroChina),据说曾一度令印度感到万分失望。要知道,南韩的大宇国际与印度两家国有能源公司,当时正在那片油田上作业,却都输在中石油的手上。按储量计算,气田“瑞”的价值在370~520亿美元,未来20年将给缅甸带来120~170亿美元的收益。

     12月12日,缅甸副外长吴觉都(U Kyaw Thu)在新德里与印度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决定在旧都仰光成立一座信息技术中心IMCEITS。这也是缅甸在镇压示威活动后,首次派出官员出访印度。

     为维持与缅甸的密切关系,印度也付出了一些代价。“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ULFA)、“那加民族社会主义委员会”(NSCN)和“民主解放联合阵线” (UNLF)等武装组织,在印度的东北地区从事了多年的分裂活动,并一直藏匿在缅甸森林茂密的西北地区。虽然两国多次发动联合行动,但缅甸方面却没有取得多少成绩。有人猜测,反政府组织与地方上的缅甸军队、情报官员相处得很融洽。

     虽然缅甸军政府未必会卷入这种关系,但这些分裂组织俨然已成为它向印度索要援助与军火的最好筹码。

     除了分裂组织外,印度东北部还是贩毒、军火走私的天堂。再加上艾滋病的传播,这些均为当地播下了动荡的种子。除了在发生贸易冲突时关闭边境外,缅甸几乎未采取任何缉私行动。

     流入国内的缅甸难民,也开始让印度感到头疼。在印度小区,常常会爆出缅甸难民与当地百姓发生冲突的消息。就目前而言,只要能从缅甸得到源源不断的商业利益与油气资源,印度似乎更愿关注令人乐观的一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拉拢缅甸 遏制中国,印度大力投资缅甸港口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