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免费注册无需恶意攻击,有时间做点别的有何不好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正说刘禅:被小说曲解的一代帝王

ilzzz 2007-12-2 21:19

正说刘禅:被小说曲解的一代帝王

说到刘禅大多会认为其昏头昏脑、只知道吃喝玩乐,与诸葛亮的高大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实,命运多舛的刘禅有着一个不幸的童年和传奇色彩的青年时代,小时候多次与父母失散,后还被人拐卖为奴,展转数千里,历尽坎坷,《魏略》记载“禅时年数岁,窜匿,随人西入汉中,为人所卖。”。


当时的混乱年代决定了刘禅的童年将在动荡中渡过。据《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备十三年败於长阪,弃妻子走”,当曹操引兵杀到之时,刘备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立刻溜之大吉,逃往江陵投奔关羽,当然城府极深的刘备自然明白,在群众的海洋中才是最安全的道理,于是便自编自演了一场“刘玄德携民渡江”的好戏(《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之后,便上演了“赵子龙七进七出,单骑救主”的著名历史事件。《三国志-赵云传》曰“云身抱弱子以免”,就是对这一事件的写照。


历史常与个人的命运开玩笑,《魏略》记载:长板坡事件不久后,“初备在小沛,不意曹公卒至”,刘备依然是走为上计,“遑遽弃家属,后奔荆州。” 刘禅再次与刘备失散。《魏略》中也将他这一段经历记录了下来:“禅时年数岁,窜匿,随人西入汉中,为人所卖,及建安十六年,关中破乱,扶风人刘括避乱入汉中,买得禅,问知其良家子,遂养为子,与娶妇,生一子。”每逢大时代,往往就会出现被历史遗忘的角落,在三国时代精彩历史画面背后,刘禅这段不寻常的童年却被遗忘了。 “人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也许也算是历史给刘禅准备一份不寻常的机会吧!


机会终于出现了。大器晚成的刘备取荆州、攻汉中、夺益州成就帝业,便派一个姓简的老部下到汉中做官,刘禅小时候与老简相熟,于是跑去与之相认。《魏略》中是这样记载这一段的:“初禅与备相失时,识其父字玄德。比舍人有姓简者,及备得益州而简为将军,备遣简到汉中,舍都邸。禅乃诣简,简相检讯,事皆符验。”此时,刘备初登大宝,而当时刘备的阵营中川中士人集团与荆州士人集团两股势力争权正酣,为了平衡势力,刘备称帝时封许靖(原为蜀群太守)为司徒、诸葛亮为丞相。但刘备的当时的两个儿子刘永刘理的母亲地位低贱(这一点从《三国志-二主妃子传》中未提及两人的母亲可以推测出),恐难服众,刘备正为立太子之事烦恼,一听到简氏关于刘禅的汇报,高兴万分,《三国志-后主传》上记载“备乃立以为太子”。这多半是与刘禅的母亲甘夫人追随刘备多年,“常摄内事”的特殊地位有关。但好景不长,父子刚刚相识才三年,刘备便后病故,刘禅继位。


可是,刘禅的执政并不是一帆风顺,而他短短几年内由平民成为皇帝的环境变化,和帝位面前的多股势力的斗争更是对他的考验。 刘备永安托孤那句著名的“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于其说是对诸葛亮才能的肯定和刘禅治世之才的否定,或是一代帝王对臣下的权术。还不如说明是刘备对刘禅的能否应对复杂局面能力的不了解,和由于身世等原因产生不信任。也说明了刘备认为刘禅由于在朝中没有自己的势力,很难坐稳帝位,蜀中局势难以把握。


从历史的记载来推测,刘禅继位后采取得是“韬光养晦”的策略,这一点从后来的诸葛亮的位高权重便可看得出来。继位之初,刘禅便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魏略》)。同时,“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三国志-诸葛亮传》)。将权力交与别人,自己却无所事事,刘禅看似不思进取,如果设身处地的话,就明白他其实是不得以而为之。


蜀汉在发动荑陵之战后,蜀汉的精兵良将已损失殆尽,孙刘联盟的政治基础业已不复存在。刘禅即位第一年,外有魏、吴的虎视眈眈,内有豪强叛乱等不合谐因素, “几牂牁太守硃褒拥郡反,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越隽夷王高定亦背叛”(《三国志-后主传》)。此时此刻,蜀汉就此灭亡也是顺应天意、顺理成章的事。马克思曾说过“历史人物能够延缓历史的进程”,政绩说明一切问题,刘禅继位第二年“务农殖谷,闭关息民”,第三年遣诸葛亮“南征四群,四群皆平”。同时,外事活动也空前繁荣,初次北伐时“吴王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掎角其后。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馀人诣受节度”(《诸葛亮集》),可见,短短五年,君臣们通过奋斗,不但恢复原气而且国力空前强盛。


应该说,刘禅控制大局的能力是刘备与诸葛亮所料未及的。刘备如能料到的话,就不会有“永安托孤”这一一代帝王的无奈之举。刘禅为了巩固政权,做的也不仅仅上述这些。他也注意利用裙带关系培养自己的势力。其先后立张飞的两个女儿为皇后,又与关羽结下了亲家,将刘备的最核心也最忠心的旧部多数拉入自己的势力,同时也大力起用川中地区的人才,如费祎、郤正、谯周等。


有人说诸葛亮的六次北伐是其忠君爱国的表现,但我想从一方面也是刘禅城府极深的表现,试想如果诸葛亮留在成都,未屯兵汉中,势必大力推广自己的政策纲领,做为一代帝王必然受到压抑,这种局是刘禅所不愿看到的。于其这样,不如满足诸葛亮北伐的忠心同时又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自己的想法,可谓是一举两得。其在位41年,大赦就有十余次,特别是后期刘禅亲政后几乎年年有大赦,这在历代帝王至少是三国时期的君主中是少见的。继位之初,交政诸葛亮,诸葛亮死后由大司马蒋琬管理政务,蒋琬死后,刘禅见无称心之人,“禅乃自摄国事”(《魏略》)。可见,刘禅在不利局面下把握局面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但是,刘禅的结局是遗憾的。“姜维复率众出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邓艾破卫将军诸葛瞻於绵竹。” (《三国志-后主传》)此时,蜀汉的主力已不复存在,刘禅已明白自己无法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正所谓“全国为上,破国次之,自非通明智达,何以见王者之义乎!”(《汉晋春秋》),最终他选择了客观上对国家和人民最有利的方式-投降了魏国,我想这与他早年失散在民间,对百姓的疾苦更为了解有关吧!于是,“官府努藏一无所毁。百姓布野,馀粮栖亩,以俟后来之惠,全元元之命” (《三国志-后主传》),数百万四川、陕西人民就此得以保全,依然过着祥和的生活。后来,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战乱,大批流民逃到蜀地,这也从侧面说明蜀地刘禅时代的的安定,可刘禅一人却背上了昏君的骂名。而《汉晋春秋》中记载的“乐不思蜀”的故事更是对刘禅的曲解,可笑的背是大智若愚的智慧。


当抛开一切传统形象去看待历史时,才发现刘禅并非是位昏庸的君主。“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这应该是对他在位政绩的客观评价吧?而“自亮没后,兹制渐亏,优劣著矣。”这样的评价,更应该说明他晚年的力不从心吧?才能未及诸葛亮,但城府却比其强三分。

sis_isi_sis 2007-12-2 23:46

不能看到诸葛亮的赤胆忠心,不能放手让孔明发挥才能,对北伐明显不利。此外,任用小人误国。这就是阿斗的愚蠢。刘备才叫城府深深,一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就是看穿了孔明不会取而代之才说的。此后,孔明与阿斗有矛盾时,就不能自行其是,只能无条件服从,还必须压手下人服从,否则就显得有“自取”之嫌。没有这句话,在一定条件下,孔明或其手下人可能不听刘蝉的,就会威胁到刘禅地位的稳固。就这一句话,保了刘禅稳坐帝位。可见刘备是真正的骁雄。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刘备没算到诸葛亮死得这么早。

telnet898 2007-12-3 00:17

不错 能看到这样的文章 很中肯:excellence

346246650 2007-12-3 09:49

[size=4]楼主能客观冷静的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size]
[size=4]但我并不推崇楼主的观点和做法,这让我想起来当今泛滥的翻案之风![/size]
[size=4]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古国,有着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精髓!这些传统精髓深入人心并育华着一代代的子孙,这些是维系着中华人同一条心的绳索,当有一天说炎黄帝都是假的时候,我们这些自傲于炎黄后代的子孙又作何感想呢!还原历史真相是可敬的!但是否是经真正推敲考证后才得出的历史真相尚不得而知,更重要的是这可能严重伤害了民族感情和民族魂![/size]
[size=4]话说回来,说刘禅是位昏君并不为过,不在其位,不谋其事,既处君位,当思国事!你作为蜀国最高领导人,当发挥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而不是事事躬亲或者平衡部下实力甚或建立自己的威信!作为领导当然想着壮大本国的实力和开拓疆土!连老业都守护不了,最后还落个“乐不思蜀”,岂不悲乎?[/size]

凤求凰 2007-12-3 11:56

回复 4楼 的帖子

历数前朝,亡国之君得到好下场的有几人?刘禅未尝不是其中之佼佼者。

sex010 2007-12-3 15:35

作为末代皇帝没有被敌人杀死已经是万幸了.

ilzzz 2007-12-3 17:32

[quote]原帖由 [i]telnet898[/i] 于 2007-12-3 00:17 发表 [url=http://66.90.77.253/foru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0721368&ptid=683423][img]http://66.90.77.253/foru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不错 能看到这样的文章 很中肯:excellence [/quote]

要是“乐不思蜀”的那场宴会上,当刘禅被问道思蜀否时,若他的回答为思蜀时,恐怕他的人头就注定要落地了,至少在三国志上没有这“乐不思蜀”这件事吧?

xgwpwp 2007-12-3 18:26

刘备父子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诸葛亮好可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正说刘禅:被小说曲解的一代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