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fuwei 2007-11-29 16:35
把美国扒光了:美国TMD被中国打成国际笑话
[size=4][color=blue]就中国的核战略打击能力而言,随着中国潜射洲际导弹成功试射,更加上朱成虎将军挑明了中国具有“在承受西安以东的中国城市悉数被毁的同时,也要美国的几百座城市陪葬”的核战略打击能力之后,“高效的”美国情报部门“数十年不变”、一直在向日本、台独信誓旦旦地“中国只有二十枚可打到美国的洲际核导弹”的“情报”、以及“美国不受中国核威慑、因此美国有能力保护挑衅中国核心利益的日本、台独”之生猛形象,也就成了“伊拉克有大杀伤性武器”一样的“笑话”。
在继上述“笑话”之后,随着美国高度依赖太空卫星系统、用以有效解除“中俄”核威慑的“导弹防御系统”(TMD),其“有效性”又被中国武器突然打成了一个“笑话”,因此,华盛顿在东亚、中东、欧洲“绝对有能力”充当“日本、台独、以色列、波兰等势力保护人”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就此滑落。
刘建超的忠告、即“日本走和平的道路符合自身的最根本利益”绝不是随便说说的
显然,在“中俄”的核打击力量都有毁灭美国的能力下,在“中俄”都公示了自己“有”将美国拉着日本、波兰等国、重金打造“导弹防御系统”彻底打烂的能力下,如果那些指望在“中俄美”的恶斗中、凭借美国的核保护、准备伸手捞取好处的国家、或者势力,恐怕得小心了:不要好处没捞着,自家的坛坛罐罐却被打得稀烂。
非常清楚,如果“中俄美”出于自己的战略发展空间,真要动起手来,碍于“核毁灭”的现实,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拿“对方的战略支点”出气了。美国人的战略支点首先就包括有日本、以色列。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就台海问题而言,日前,刘建超的忠告、即“日本走和平的道路符合自身的最根本利益”绝不是随便说说的。
一旦台海有变,一旦中美双方的军事卫星都被对方拿掉,那么,在“更加靠近”中国的东亚上空,由于美国航母在中国远程常规打击力量的威胁下,根本就无法靠近支援。
因此,相对机载相控阵雷达而言“有不错的”隐身能力,但相对中国地面大功率相控阵、大功率长波雷达则隐身能力“大打折扣”的F-22;在无法得到太空卫星的情报支持、得不到预警机情报支持的情况下,在F-22必须被迫打开自己的机载雷达才能作战的情况下;“美日”的F15、F16机群,在其机场都处于中国远程火力打击之下的情况下,在面对庞大的、由地面雷达指示目标,携带有“pl-12”中程空空导弹,机动性非常好、战斗半径够远,且都具有超视距对空、对海攻击能力的歼10、歼11;高空高速性能不错的歼8D、F等战机组成的战机群时,究竟有多大的胜算?
特别是,在战术上,中国大可将大量技术非常成熟的无人侦察机靠前配置,也就是将“空中侦察平台”在自己机群之前“前伸”,通过光、磁侦察手段综合搜索,与空基预警、地基雷达系统配合搜索、定位,向歼10,歼11、歼8指示目标,这样,在东海、台海上空,完全可以以地理优势极大地压缩F-22的隐身优势、并放大其数量不足的劣势。
显然,在中国“打信息链”的能力下,在中国庞大的远程精确打击力量面前,在得不到地面、海面力量的支持下,一旦再失去优势太空军事侦察卫星的有效支持,客观上讲,数量上不占优、远离美国本土、极其依赖太空信息的美国空、海军,如果在中国身边打仗,我们并不看好其胜面。[/color][/size]
wspc 2007-11-29 22:32
面对中国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美国佬是不会轻易玩火的。
277865354 2007-11-30 01:28
XXX年前中国人用小米加步枪保护了中国
XXX年后中国人拥有更厉害的武器 结果还是会一样的
流沙人 2007-11-30 13:17
美国佬你们还记得枪杆子出政权吗
我们要把你们打得头破血流,看你还敢不敢
1freeboy 2007-11-30 18:18
支持楼主!也非常支持3楼的看法!中国在危险的时候才会发挥自己的战斗力!在现在和平年代,中国就是偷光养晦,尽自己的最大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也只有综合国力上去了,别的国家才不会看低中国,看低中国人!所以大家娱乐归娱乐,工作还是要认真的,要是人人都只顾娱乐,不管工作,那综合国力是不会提高的。看日本十几年经济就赶起来了,那与人民的勤奋认真工作分不开的!
qqetuo 2007-11-30 19:07
美国也是时候反省下了,F-22和DDX现在也是很好过,那个TMD的把它弄个洞,那就有好戏了,那么多钱搞个这样的..不用别人打他,自己就垮了:teeth
asdfg0123456789 2007-11-30 20:19
言过其实啊,美国的TMD并不是纸糊的,再说核武器是想用就能用的,它的作用只是威慑。
naziword 2007-11-30 20:25
其实就算中国挑不挑明,老美心里都是有数的,老美一共打了二场败仗,一场是韩战,一场是越战,全因有中国人给老美对着干。
[[i] 本帖最后由 naziword 于 2007-11-30 20:28 编辑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