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kwsz21 2007-11-29 00:27
大国彼此眺望 中法互送秋波
[size=4]来源:侨报
作为法国首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生的总统,现年52岁的萨尔科奇将他入主爱丽舍宫仅仅半年之后的第一次亚洲之行选定在中国。在此之前,他曾经三次到访中国,与中国官方有着密切接触和良好沟通。聘请华裔作竞选顾问、邀请华侨华人到内政部做客、首开中文竞选网站,处处透露着萨尔科奇对中国的特殊情感。
11月25日至27日,萨尔科奇的“东方之旅”受到中国三巨头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的热情接待。这位法国新科总统,带着庞大的法国企业家队伍以及要与中国展开经贸合作的长长的清单,与中国共同发表《联合声明》、订立21个两国合作文件、签下价值80亿欧元的核电大单、卖给中国160架空中客车飞机……
此前在2006年,希拉克总统访华,给法国带来了中国150架空中客车飞机的订单。同年6月8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空中客车公司共同宣布:中国政府批准空中客车单通道系列飞机总装线选址天津滨海新区。而这次法国人更是喜出望外。
媒体惊呼:此前法国商界预计萨尔科奇将带回总价值约100亿欧元的商业合同,但现在中国人却给了他们200亿!
如今,从北京和上海飞往巴黎的航班络绎于途:中国游客将埃菲尔铁塔当作最有价值的应当去触摸的风景,中国商人和留学生习惯以巴黎为中转站前往欧洲。
四年以来,法国总统希拉克或总理拉法兰每年都要到访中国,但经贸色彩却并不强烈,外界将此现象对比中日关系称之为中法之间的“政热经冷”。这一次,萨尔科奇看来要改变这一局面,将中法关系更实际地巩固下去,成就更典范的外交表现;
四十多年以来,作为西方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国,法国一直对华保持着一种特殊的战略伙伴关系,几乎历届法国总统访华都取得丰硕的外交成果,中法关系也被中南海难得地用了"友谊"两字来形容。不仅如此,中国外交正是借助法国,登陆到了欧罗巴;
然而思绪还可以放到更远的时点——近百年来,或许是拜马克思著作所赐,中国共产党人早早地将巴黎公社和一批有关法国革命的文学名著和社会主义思潮介绍到了东方之邦,从而孕育了一代代对法国浪漫、革命、人文精神亲近感的国民……
当希拉克退出法国政治舞台的时候,人们曾担心法国的对华关系是否会改弦更张。然而现在看来,萨尔科奇并不仅仅是一位延续戴高乐-希拉克外交路线的继任者。
萨科奇对中国的好感据说早在他二十八岁当选中国驻法大使官邸所在的讷伊市市长时便已建立,他与历届中国驻法大使保持着十分友好亲密的工作关系与个人友谊。三年前中国文化年在法国举办,讷伊市政府主动邀请北京和旅法侨学界参加香榭丽舍大街春节彩装游行表演,萨科奇甚至亲自出席并与中国外交官一道在现场观赏。
尽管中国经济增长传奇在这个初冬季节引起了国际财经界的一片看空声,但明年即将在北京主办的奥运会又能把全世界的目光重新吸引到这个古老的国家。
在此背景下,观察家们普遍认为,法国国内经济改革受阻,购买力下降,大罢工又令人心浮动。萨尔科奇此时访华一举多得,既能满足中法两国现阶段的国内政治经济需求,又加强了中法两国的传统友谊与经贸合作,更可就应对气候变化及能源短缺等问题充分探讨。
这当然并非法国单方面的意愿就可以达成。法国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法国。对于追求统一、反对分裂的中国来说,中国需要获得法国在台海问题上的重新承诺。同时, 法国是一个支点,中国外交可以借此平衡欧洲。
仅仅看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空飘扬着的中法两国国旗,当然不能全面理解这些实际利益的新流向在欧洲可能产生的影响——法国核能公司、阿尔斯通、空中客车母公司、欧洲航空防务和航天集团等跨国企业巨头跟随着萨尔科奇在中国掀起了一阵旋风,令舆论界大感惊艳。
有些酸楚感觉的德国媒体说,法国正利用中德之间的不合(默克尔总理会见了达赖),趁人之危地展开魅力外交,发起中国攻势,大有利益斩获。“而萨尔科奇现在复制希拉克的路线,能博得中国的好感,从而使德国成了三角关系中的输家”。
现在还能够看到的是,2008年对于中法两国来说,将是一个更好的年份。明年中国将成为亚欧理事会的主席国,而法国则会成为欧盟的主席国,这两个国家将会更紧密地互动,使双方的需求得以通过这个桥梁建立起合作通道,应会成为世界格局变动的新看点。[/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