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lsnm 2009-2-6 09:48
45nm工艺难救Intel?!奔腾E5200七宗罪
45nm工艺难救Intel?!奔腾E5200七宗罪
当AMD在500元价位推出超频强悍的黑盒版双核速龙之后,让Intel大出一身冷汗,而且当前AMD羿龙三核最低只有700元不到,因此Intel的市场份额正受到极大的威胁。螺丝壳里做道场,Intel不得已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使出浑身解数,双核奔腾E5200凭借45nm工艺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是,45nm“噱头”并不足以说明一切,被寄予厚望的双核奔腾E5200也并不如很多人想像中那般完美。
原罪一:45nm并非带来性能提升
双核奔腾E5200的卖点主要是45nm,可是所谓的先进工艺带来的优势本来就在于量产后降低制造成本,而现在反应到市场上的结果却是价格上升。说的直白一些,双核奔腾E5200还不如65nm制程的大部分酷睿2和高频双核速龙,消费者花费大量价格并没有买到更好的性能,只是得到一个“45nm”的心里安慰。此外,在推出双核奔腾E5200之后,Intel面向中端市场的产品线也已经变得有些臃肿。除了价格并不平易近人的酷睿2双核E7200和酷睿2双核E4400以外,双核奔腾E2200也能对其造成不小的冲击。对于Intel来说,让双核处理器市场变得如此纷繁复杂,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要知道,双核毕竟已经在多线程应用时代逐步显露疲态,未来三核和四核才是出路。
ACGFANS点评:的确没有性能提升,你说性能5200 = 2200好了
原罪二:非原生设计的“小气“缓存
双核奔腾E5200采用了较为先进的45nm工艺制程,从处理器背面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与之前发布的同样为45nm工艺的酷睿2双核E7200是相同的,而且两者都采用LGA775封装,CPU背面元件分布和面积也几乎一样。但是,先不要高兴太早,毕竟E5200是低端产品,Intel不会傻到让用户“占便宜”,因此Intel将原生3MB二级缓存屏蔽了一部分,双核奔腾E5200只有2MB二级缓存,对比其它酷睿2双核的6MB缓存更是差了一大截。这让本来就对缓存容量非常敏感的酷睿架构捉襟见肘,在多任务多线程处理方面几乎是举步维艰。
ACGFANS点评:的确很小气,那E2是不是没气了?
原罪三:SSE4多媒体指令集无故消失
与45nm酷睿2 E8000、E7000家族所不同的是,Intel并没有在45nm奔腾双核E5000家族中加入最新的SSE4指令集。这一点起初有些让人不解,但考虑到产品本身的定位,如果加入SSE4必将对更高一级别的酷睿2家族的形象及定位造成影响,因此奔腾双核E5200取消掉SSE4指令集也并不令人感到奇怪了。SSE4的作用无需我们多言,失去这一卖点的E5200又失去了一个可以和对手竞争的最大筹码。
ACGFANS点评:貌似很有道理,E5从来都没有SSE4,哪来消失了?
原罪四:价格偏高难耐三核
在Intel的计划中,双核奔腾E5200很可能把羿龙三核最低频率的8450作为假想敌。但是,三核在多线程应用方面的优势是双核所难以企及的,即便是E7200都不免在大量多线程测试中“完败”于羿龙三核8450。可是,让我们看看双核奔腾E5200的定价吧:680元!要知道,现在羿龙三核8450仅仅是670元,而E7200为870元。低端双核比中端三核处理器还贵,用户花钱买到的到底是什么?难道只是一个LOGO商标或者是45nm制程?而不是技术?这样的产品前途自然令人担忧。
ACGFANS点评:难耐三核没所谓,没人逼你这B去买
原罪五:前端总线技术老迈
对于双核奔腾E5200来说,其外频只有200MHz,等效前端总线为800MHz,和好几年前的Pentium4是相同的。前端总线代表CPU和内存控制器之间的连接通道,因此决定其效率的因素有两个:频率与传输效率。前者是固定的技术指标,而后者则取决于内存控制器的工作能力。虽然AMD高频双核速龙等产品外频也是200MHz,但是这是建立在CPU内置内存控制器的基础上,成熟的K8架构通过CPU来有效控制内存控制器,内存与CPU之间的数据传输无需经过北桥,可以有效降低传输延迟。反观双核奔腾E5200,这款CPU并不具备内置内存控制器,而且配套芯片组一般是中低端的P43甚至更老的P31,其前端总线所能体现的实际速度自然比不上竞争对手双核速龙。可以说是同为200MHz外频,性能大不同。
ACGFANS点评:的确很老迈,就算老迈还比人家强,也没法了
原罪六:产品命名底气不足
从命名来看,Intel自身显然也对双核奔腾E5200缺乏信心,因此并没有冠以Core 2 Duo的“头衔”。由于Intel基本放弃了NetBurst架构,因此双核Pentium D已经逐步停产。在这种情况下,双核奔腾E5200被Intel视为取代现有E2000系列地位的产品,主攻中低端市场。正是由于这样的定位,导致双核奔腾E5200的主频并不高,因此综合性能远不如想像中那样强大。
ACGFANS点评:命名底气的确不足,不过的确比某牌还闻名
原罪七:超频能力被过分夸大
45nm制作工艺让不少DIY用户对双核奔腾E5200的超频能力非常期待。从部分媒体测试的反馈结果来看,的确没有让人失望。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媒体送测产品和市场上的零售产品很可能是大有区别的。由于双核奔腾E5200倍频较高,因此很难运行在300MHz外频上。对于大部分主板来说,所支持的内存分频和PCI分频功能有限,很可能出现超频过程中内存频率异常或是PCI总线故障。此外,即便是选择专用的超频主板,也往往价格不菲,这种超频方式会造成高成本。反观AMD,其黑盒版处理器主推20秒平民超频概念,倍频可以随意调节,超频时几乎对周边设备没有任何要求,甚至最新的南桥芯片还加强超频功能,因此黑盒5400+的超频成功率几乎是100%。无论从超频成本还是简易程度都高出E5200一筹。
ACGFANS点评:还是一句:谁来夸大了?你就是了
总结:
45nm的光环让双核奔腾E5200攒足了人气。但是,45nm并不意味着什么,况且当前65nm工艺也并非是超频的瓶颈。对于Intel来说,双核奔腾E5200更像是一个催熟的产品或者是救场的产品,旨在保住被AMD性价比的产品逐步占领的中低端市场。仅有看似先进的工艺,而没有相应的低功耗低发热量以及性能表现,再加上超频效果参差不齐,因此Intel很难寄望双核奔腾E5200来对抗AMD的高频双核黑盒速龙。看来,是该为Intel捏一把汗了!
憨过只蚊 2009-2-6 18:54
这个绝对是转帖,上列E5200诸多不是是否理有待证实,却忽略了E5200优越的超频性能。奔腾能有这表现已经可以和酷睿叫板了,你还想怎么样啊?
yclsf 2009-2-6 19:36
我个人觉得,无论AMD怎么做,也比不过INTEL的,INTEL的品质是有保证的.
boychat 2009-2-6 20:00
Intel技术没有问题,AMD要想超越只能从CPU/GPU融合上下文章。
haiqian 2009-2-7 11:34
e5200还可以,它的主频是2.5,45纳米(特点是与上一代酷睿e4500的65纳米技术相比执行效率高,发热量低,功耗小,超频相比4500更强)核心是Wolfdale。e4500是上一代的65纳米,主频2.2,核心是Allendale,fsb是800,缓存是2mb。之所以为什么给e5200定名为奔腾是因为intel的营销策略!
再说现在e5200的价格也就500左右,俗话说:一份价格一份货,500左右的CPU能达到这样,也很好了
g020941 2009-2-8 12:56
原文确实是枪的可以,E5200大多数时候都够用了,超一超性能也很可观,价格与之前的E2系列相当。唯一不爽的是没有SSE4,现在用处不大,以后会成为短板。不过这也无所谓,到时候4核都普及了。
sexbbbb 2009-2-8 15:30
e5200我觉得还行,价格合适性能也不错。现在攒机大部分都配的这款。
dt860426 2009-2-8 16:01
我新配了机子,AMD 的8450,感觉还不错的!Intel的当然好,但是AMD的平台整体上更便宜!
maormaormaor 2009-2-8 17:29
E5200挺好的 科就真是先進啊!!!!!:cry :cry
maormaormaor 2009-2-8 17:29
AMD的8450也還可以 但中就應該還是比不上intel吧?個人意見~~~:wad37
powermask 2009-2-8 20:30
这篇文章的漏洞很多,第一:价格,现在E5200盒装的价格不过500多一点,楼主的数据有错误;第二:45nm技术的优势在于功耗小,这对于整个电脑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没人希望用400W的电源,同时45nmCPU的发热小于65nm,这对于超频的意义而言是十分大的,要知道,温度是CPU超频的第一杀手。第三:E5200的外频和倍频率为200和12.5,这对于超频用户来说是很好的设计,我用过E5200,确实外频超上300确实很难,但是270是没什么问题的,这样的结果很不错。用Intel和AMD直接进行超频比较是不合适的,就好比是N卡和A卡进行流处理元的直接比较,两者不具备可比性。第四: AMD三核处理器的市场定位的竞争对手是E7200,而E5200的对手应该是5400+,楼主的文章在比较的过程中选错了对象,总体上讲E5200能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可以和过去的E2160一样称为Intel双核处理器中比较经典的一块。
firi 2009-2-8 22:21
文章有哗众取宠之嫌,现在e5200哪有这么贵,对市场定位的描述也不准确,算得上一款性价比颇高的产品
终极神秘人 2009-2-9 09:29
我的就是E5200,本人使用来看,还是不错的,毕竟价格在那,CPU换成酷睿,其他也要跟着一起换了,又是不小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