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免费注册无需恶意攻击,有时间做点别的有何不好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各国的等离子隐身技术+【SIS军版首发】

xxd1986 2008-11-3 14:05

世界各国的等离子隐身技术+【SIS军版首发】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hlc3061 2008-11-3 14:52

等离子本身有电磁辐射的,而且极易被高速气流破坏,具体可以看最新一期的《兵工科技》

ayanamili 2008-11-3 15:18

等离子隐身技术在俄罗斯炒得很热,但是究竟效果怎么样不得而知,而且这么多年了始终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消息。说实在的很怀疑这个技术现在究竟到达了哪一步,是接近实用了还是只是一个概念?
从理智的角度来讲,通过改变气动外形来隐身是现在最稳妥、最有效率的方法了,美国的F-22就不用说了,其他的航空大国里面,基本上都是在走气动布局隐身的路子。俄罗斯虽然一直在说自己的等离子隐身技术多么多么先进,但实际上在气动外型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的,MFI(也就是米格1.44)和苏-47在设计时都是考虑到了气动布局隐身问题的。
所以,我觉得,这个等离子隐身技术现在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而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尽快投入使用,形成战斗力的技术,综合来看,还是从气动外形入手更加高效一些。等离子隐身技术,我们可以做为一个预研的课题。

tuxiufeng0127 2008-11-3 15:49

俄罗斯的等离子体隐身根本就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现在还是理论的东西都拿来吹嘘.也许将来的某天会出现,但绝对不可能在20年之内完成的.还是老美实际.花钱买个放心.不管你俄罗斯怎么吹,不见你研制的东西出来人家心也不慌.只搞他的气动隐身.
    以现阶段的世界科技和生产力水平来说还是以F--22模式好点.等离子体隐身只是未来的方向,等我们的科技和生产力水平上去了大家都发展好了.至于是买还是研发,这么先进的东西谁卖给我国?西方搞武器禁运,俄罗斯卖的次货.金钱买不来国防现代化.还是自力更生的好.

[[i] 本帖最后由 tuxiufeng0127 于 2008-11-4 16:20 编辑 [/i]]

nh2co3999 2008-11-3 16:05

如果我们可以把等离子技术和气动外形相结合,应该能搞出名堂来,
等离子隐型虽然是概念,但是还是有发展前途的,我们应该研究。

li_0028 2008-11-4 13:06

赶上国际上的先进国家就需要我们所有国人的共同努力了,客观的说,现在中国武器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要比朝鲜战争那时候还大,所以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除非西房发达国家完全解禁对我国的武器出口。

zhaobs 2008-11-4 13:16

為甚麼都要跟著別人後面跑?難道沒有其他的方法?其他的隱身途徑?

phantom_menace 2008-11-4 13:54

期待着中国的战斗机能够早日赶上老美,这是中国军人多少年的梦想!

hlc3061 2008-11-4 22:59

MFI(也就是米格1.44)和苏-47都用了鸭翼,这种设计对隐身不利,美国人搞ATF(F22前身)时,洛克西德马丁的设计师说过鸭翼最好长在敌人的飞机上,所以说在设计时考虑到了气动布局隐身问题是比较麻烦的。
具体参见空军之翼的文章:给猪装上翅膀——隐身技术漫谈[url]http://www.afwing.com/intro/stealth/1.htm[/url],另外还有讲隐身飞机进气道和专门的机型的。

关于等离子隐身: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循环式原理,开放式指用等离子覆盖机身——主要的麻烦在于:要求专门的离子发生装置(激发方式有很多种,电子束,激光,微波,放射性同位素等等),这种方法不适合高速飞机,现有的技术可以装到飞机上的设备很难控制低温等离子体,在机动中难以保证均匀;对机载弹药不安全——低温等离子体也是带有高压电和不低温度的,并且屏蔽自身雷达电子设备信号;最致命的是等离子本身有电磁辐射的,红外特征也更加明显。
封闭式就是在飞机外面再加壳,等离子在两层之间的腔体内维持,制造困难。

对等离子体隐身的研究始于60年代,比较可信的应用是在80年代美国的三叉戟弹道导弹再入段和B2战略轰炸机上,
弹道导弹弹头再入大气层的高温会产生等离子体——黑障(神舟飞船返回时就有),三叉戟上可能是扩大黑障的持续时间。
B2的飞翼设计本身隐身就很好,其蒙皮内部的六角蜂窝结构(现代飞机的蒙皮都是夹心蜂窝结构)内有易电离气体,其飞翼前后缘有高达20万伏电压,由专门的高压静电发生器提供,同时在尾喷管加上电子回收装置。注意B2本身外形简洁而且速度不快,又不需要剧烈机动,飞翼外形本身良好的隐身外形决定它可以使用这种技术。
俄国人在99年宣布的等离子隐身技术是开放型的,不过他们的离子发生器只有0.5~0.7mm的厚度。
其他有法国的M51潜射弹道导弹使用这一技术。

所谓采用该技术的飞行器被敌方发现的概率可降低99%,肯定是扯淡,雷达的探测距离和雷达反射面积成四次根关系,也就是说,如果雷达反射面积小十倍,雷达探测距离只缩短一半都不到。
中国改良Su27的J11B雷达反射截面是小于5平方米,小于苏27原先水平,在Su35外形没有太大改变的情况下,单纯靠涂料和等离子体隐身做到那个水平就是扯,估计和那个只能用25个小时的矢量喷管一样,是军火商的牛皮而已。
要知道美国人把F/A18几乎全改了一遍,雷达反射截面也只小一个数量级而已。

SANJYSAN 2008-11-6 12:36

等离子体隐身離實用化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吧。
如果真有毛子說得那麼好用,那麼前段時間為了賺取外匯,應該早就大量出口了

hardtarget 2008-11-6 15:10

等离子隐身目前还是实验室阶段吧,老毛子吹了很久,但是从来没见到样品啊。现实情况下,似乎走F22的路是比较实际的。

青竹梅 2008-11-6 15:30

弄等离子不如弄机载激光武器,把敌方导弹统统OVE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各国的等离子隐身技术+【SIS军版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