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1978 2008-10-20 16:51
首先楼主提到的那个“卡车上装88炮的坦克歼击车”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卡车地盘承受不住88炮的后坐力。
“俄国伪军”实际上德国人真的用过,但是战斗力奇差。
从德国的一众盟友表现看,只有挪威的还可以,其他的全是在添乱。
最后,俄国人的85高射炮很厉害,打坦克一点也不比德国的88炮差,防空能力甚至强于88炮,T34-85的坦克炮就是从85高射炮改过来的。
zzzz220 2008-10-20 23:29
在二战中,坦克的成本的三分之一是坦克炮的成本。所以你的第五条是不成立的。
LAIJIAYAO114 2008-10-21 00:38
西班牙在二战时期是中立国,并且德国的日耳曼人对其它民族不信任决定了它的炮兵战略,并且,我不认为卡车能装上88炮,它的后坐力应该可以把卡车的机件和发动机搞坏。并且使用迫击炮也是没有办法之中的办法,迫击炮是攻击步兵和壕沟的利器,但是在西欧战场上,堡垒的密度比纯粹的壕沟多的多,也许在亚洲战场上好,在欧战战场就没有大作用了
caichengxiang 2008-10-21 08:40
德国的超级火炮
希特勒上台后不久,为了达到他征服世界的策略,便积极的扩军备战,大炮作为陆军之神之然是发展的重点。
早在二战爆发之前,很多国家已经预见到了战争的爆发,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他们建造了不少的要塞和防线,例如有名的法国马其诺防线. 为了能攻占这些具有超级防护力的堡垒,德国人研制了不少的超级火炮. 二战德国“多拉”(古斯塔夫)列车炮,二战德国K5利奥波德列车炮,“卡尔”600自行迫击炮.
多拉大炮可以说是当时最具威力的火炮.它的口径达到了史无前例的800毫米,它发射的一枚穿甲弹重7.1顿,一枚高爆弹重4.8顿. 在几十公里的射程内可以说是无坚不摧, 传说就是他摧毁了塞瓦斯托波尔战略要地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地下弹药库.但是他的战果和他昂贵的身价却不成比例,再加上要为他的准备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为后勤.使得他的作战效果并不理想.从史料上记载他的后勤准备对当时的人来说真的是一种考验,而且{"这样的庞然大物在装配、运输和射击试验时遇到极大困难。在试验弹道性能时,装弹机还不太完善,只好用一台起重机把4吨重的炮弹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辆轻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里。为了把火炮运送到试验场,特地设计了3辆构造特别的巨型运输列车。沿途的桥梁无法承受这样大的重量,列车只好绕过很长的弯路而行驶。到达阵地后,先用2台巨型起重视吊装底座,然后安装炮架、炮管和装弹机构,全部工作由1名少将指挥1400余人奋战3个星期才完成,高矗的巨炮十分雄伟壮观。为了预防苏军飞机轰炸,阵地四局部署了高炮部队和警戒飞机,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围10千米内日夜巡逻。一旦发现敌机轰炸,立即由化学兵施放烟幕掩护。参加指挥、操作、警卫的总人数达到4000人以上."}(引用网络资料)
德国最成功的巨炮应该是K5利奥波德列车炮. 他在一系列的战争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只要有德国人的地方就会有K5的身影. K5 与1935年开始研制,在与多种口径对比后(21厘米,15厘米,80厘米)和经过总结以前各种大口径火炮的经验后, 火炮口径定位28厘米由老牌厂家克虏伯来生产.K5 是德国工艺高质量的结晶,它简洁的外形,巨大的 射程(使用特殊的火箭增程弹可以达到151公里)优良的供弹机构和运输机构使得他成了战场上的宠物.
卡尔”600自行迫击炮不同于以上两种火炮他是一种不靠铁路的履带式自行火炮.1938年由莱茵金属公司研制,口径为600毫米,以大仰角迫击炮形式发射炮弹.{由于在研制的过程中,德国炮兵的卡尔(Karl)·贝克将军竭力促成此事,这项计划被命名为“卡尔设备”。建成后的600毫米自行迫击炮也被称为“卡尔”自行迫击炮。研制的项目编号为040装置。}(网络引用) 卡尔全重124吨,有19人操纵,车长11.37米,车宽3.16米,车高4.78米.
总的来说,这些巨炮发挥了一些作用但宾不是十分理想.在当时德国物资匮乏的情况下生产这么多的巨炮,真的是一种浪费,只能是一些人好大的表现.
yangshu12345 2008-10-21 11:03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funnystory 2008-10-21 13:56
你准备用哪几艘“退役战列舰”来改?你准备怎样使德国人掌握黑海制海权?
yangshu12345 2008-10-21 15:03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funnystory 2008-10-21 16:55
告诉我,你准备改装的那些战舰苏德开战时都在哪?继续告诉我你准备怎么过海峡。告诉我刻赤的登陆是怎么回事,塞的援军是怎么回事,比如6月26日到的142旅(当然,客观的说援军还不够)。
jin0410 2008-10-21 21:38
火炮方面德军从来就没有优势,我是说虽然德军在火炮性能方面比苏军有一定优势,可是数量差的太远,苏军崇尚大炮兵,动辄上万门炮,尤其是大量火箭炮的突击其射对德军防御体系的破坏极大,而且数十万辆的美援卡车大大提高了苏军炮兵的机动性,对比德军还有很多火炮靠马拉,真是不知谁的摩托化程度高 了,德军太重视坦克轻视火炮了,正好与一战时德军战术相反:sweat
燕山雪 2008-12-6 14:05
德国炮兵问题战后看似失误,但在战前设想中实际上是纸面上的正确选择.闪击战的目的在于打垮敌人心理.卡尔和多拉两种大炮的实战毁伤效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心理威慑效果,放在西线的话只怕打法国根本用不了一个月法国人就吓跑了.但是希特勒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算到俄国人会玩命到那个程度.这就是精神原子弹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