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风寒 2008-11-18 22:29
回楼上兄弟:
现在查资料方便是事实,但就算不方便,相信,小说终究是小说,历史终究是历史,不会因为一本小说的影响就能改变历史。比如曹操。小说故事再怎么动人,但不要低估读者的眼光。
7951382465 2008-11-19 00:55
稍稍有些偏差,第一,周瑜并不是忠于“吴国”,他到死都不知道有这么个玩意,何谈忠诚?他也只能说是“投明主”罢了,和诸葛亮是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的(孙策的才能貌似比刘备要杰出得多,岂不是更能衬出诸葛亮的伟大?)。第二,诸葛亮用“揽二乔于东南兮”来激周瑜,这在史实上还不知道有没有呢。据我了解,所谓二乔指的并不是女人,而是两座飞桥(古文中乔与桥同字),这句诗就是描绘了铜雀台的景色,只是被诸葛亮故意曲解了。以周瑜的聪明,想必不会看不出来。楼主的文章既然是立足于史实,引用这样的例子就有点欠妥当了。再来,周瑜治军的确是很厉害,但政治上的作为,我是一点没看到的,他虽然英年早逝,但做官也有十几年,而且权利还大得很,完全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相比诸葛亮定鼎蜀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的壮举,真是高下立见了。
[[i] 本帖最后由 7951382465 于 2008-11-19 01:08 编辑 [/i]]
spsis 2008-11-19 10:34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3.12节 2008-11-19 10:54
楼主,文采好,而且熟悉历史,且能独有见解的对历史的周郎予以准确、高度、客观的评价。
kexiaowu 2008-11-19 16:42
我个人认为2楼和十楼讲的是各有见解,但是都证据不足,呵呵!个人意见!在下才浅,不敢多讲!
245331233 2008-11-23 16:42
那么,史上真正的周郎又是何面目呢?
1,笔者认为他重情.无论是对国家还是私人的,他都以情为重.孙策与他幼年相交,虽然在智慧和谋略上,周郎比孙策更胜一些,但周郎至始至终忠于吴国.策之子孙权与刘备谈到周瑜
我晕,孙权成孙策儿子了,这玩笑开大了,楼主或者斑竹改下吧!4个月前的帖了,错误也不纠正下!
datou222 2008-11-24 15:18
三国演义在百姓中的影响远大于三国志,而这本书又是以蜀为正统的。丑化了吴魏的不少英雄豪杰,不光周瑜,曹操也是如此。
要说的奸雄 个人感觉刘备在三国中最是奸雄 此人深得其自认的老祖宗刘邦的真传(他自称汉朝中山靖王后代,鬼知道真的假的) 最善表演与收买人心
诸葛亮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军事上就要弱点了。
小时候看三国小说,不知道真假,就觉的很不理解很可惜,诸葛亮什么都算到了,怎么六出祁山都不成功呢?
nebulosewolf 2008-11-25 13:03
说实话,我个人认为罗贯中尊刘的过程中,把诸葛夸的不成样子了,如果诸葛真的有那么牛,怎么六伐中原,极大的削弱了蜀国的实力。而周瑜则在短暂的一生之中有着辉煌的战绩。
flameboy 2008-11-25 13:12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lucky22 2008-11-25 14:22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weiweids 2008-11-26 02:06
仅从苏轼对周瑜的崇拜就知道罗贯中胡说八道了,苏轼的时代,对三国的了解恐怕十个罗贯中也比不上。
mnm52 2008-11-28 00:03
"策之子孙权"这句有错吧。孙权是孙坚之子,孙策之弟。是楼主写错了吧?
kaak111 2008-11-29 09:32
一代风流将军哎
只可惜英年早逝
老想到霍去病的说
spacedog 2008-11-30 17:22
我以为首先要分清我们讨论的是“真实历史中的周郎”还是“三国演义里的周郎”,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周瑜是器量广大、智谋深远的军事将领,所谓“智激周瑜”、“三气周瑜”等都是小说家为了反衬诸葛亮的过人智慧而编造出来的。真正的赤壁之战的主持人是曹操和周瑜(当然实际规模没有书上那么大,曹操所带人马不过十余万,还要分兵占领整个荆州广大地区,与周瑜作战的不超过十万,很可能只有七八万),刘备和诸葛亮也就干些摇旗呐喊、押运粮草的工作。曹操赤壁失利(不是大溃败)后之所以急急北返,乃是他有后顾之忧,因为北方(冀州)新定,民心不稳,西凉马騰韩邃觊觎于旁,他无论如何是不能放心的。他南下实在是不能打持久战滴(内部谋士意见也有分歧,但认为刘表已死机不可失的意见占了上风),一方面也怕孙刘坐大江东,所谓想打个闪电战、时间差。既然一战不利,而且北卒南来不服水土多有疾病,自然要早归。
看起来X 2008-11-30 21:14
看来周瑜在现实与三国中是有很大差别的了。
sjjssjjs 2008-12-1 13:39
感谢大家的讨论,周郎早就该被平反了,如同当年的曹操一样
hongyan9441 2009-5-31 00:30
说实话,对楼主的部分观点持赞成态度。周瑜在罗贯中笔下确实为写作需要,为了对比诸葛亮,进行些艺术创作也无可厚非。周公当得东吴之栋梁。至于10楼所说“周瑜没有大政治家的胸怀,正是他的自以为聪明,其实是自以为是的保守策略的制定和后期影响,令到吴国坐失“成就霸业”的良机...
”,个人观点,我不赞同。周瑜并不是东吴的领导者,保守策略之制定与后期影响,岂是其个人所为??
羽扇纶巾,谈笑中强弩灰飞烟灭,个人觉得说是周公亦不为过。
jjwpf4 2009-8-12 23:24
不知道大家听说过”天下二分之计“否,这应该说是”周瑜版“的隆中对,在下认为这应该才是周瑜对于孙氏集团的最大贡献,他提出了一个政治军事的总纲领,即划江而治,与曹魏南北相峙伺机一统天下,可惜公瑾去得太早,继任的鲁肃又是个老好人,魄力少了那么一点点,没有狠心将刘备势力扼杀在摇篮中。人们都知道三国史上有三转折性的大战役,分别是官渡,赤壁以及夷陵之战,而他们的指挥者分别是曹操,周瑜和陆逊,从这一点来看,周瑜在军事指挥的层面应该是要高过于诸葛亮的,对于猪哥其人,在下倒是认为他只能说是萧何,而非陈平张良一类的人,也就是说长于政治,属于军事,这一点陈寿的《三国志》里也有提到,演义可以说是完全地妖魔化了猪哥这一长期深入人心的民间形象,咱们的周帅哥只好当了个陪衬,历史的转动方向往往会受一个个齿轮影响,而公瑾这颗耀眼齿轮的过早报废,使得三国走向了另一个时代。
魔神蚩尤 2009-8-13 20:02
历史上赤壁之战,三国志的魏书、蜀书和吴书记载的都不一样,魏书上写的是“公与备战,不利”,根本没周瑜什么事情;蜀书写的是刘备和周瑜各引一万人水陆并进击曹操,功劳至少是平等的;吴书写的刘备、周瑜和程普各引一万人击曹操,功劳也是平等的;至于火攻,从提出到诈降实施均为黄盖所为,没有苦肉计,所以也没周瑜什么事情。
历史上的周瑜,其主要功劳在孙策时代平定江东上,赤壁之战其功劳顶多占到1/2~1/3,而枭雄刘备,无论是在演义里,还是现在一些现代罗贯中写的东西里,都被完全的无视了
生于七十年代 2009-8-14 08:31
这段时间央视八套正在演动画牌的《三国演义》,这几天正在上演周朗的火烧赤臂,很精彩,但遗憾的周朗还是那个老罗笔下那个刻薄,心胸狭窄的周朗!